中考要求:新课标要求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这是本节知识的中考热点,题型以选择、填空居多。
例1、不能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 )

分析:
(1)瓶内空气抽出,就是真空了,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尺子露出桌边距离越短,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音调越高;
(3)用力敲鼓,鼓面的振幅大,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4)敲击纸筒,可以看到烛焰在摇动.
解:
A、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维就是传声不能真空,即传声需要介质;
B、尺子振动越快听到声音越高,说明音调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
C、敲鼓的力越大听到声音越大,说明响度和振幅有关;
D、纸筒振动发声的声波传递给蜡烛的火焰,使火焰摇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多项选择,故选B、C、D. 点评:
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把小实验与识点要联系起来.
例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解: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不会发生变化,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空气和水都可以传播声音,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