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主要由灯丝、玻泡和灯头三部分组成。
灯丝由耐高温的钨丝制成。为了使热量集中,提高灯丝温度,灯丝绕成螺旋状。功率越大,灯丝越粗,绕成的螺旋相应也越粗。
玻泡由热膨胀系数小的石英玻璃制成。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而烧断,灯泡内抽成真空,同时为了提高灯泡的耐压能力,灯泡做成球状。为了减缓钨在高温状态下的升华,大于60瓦的灯泡内要充入氮、氩等气体。
灯头用薄钢板冲压而成,起接线柱的作用,通常分螺口和卡口两种。为安全起见,家庭电路使用螺口灯泡,各种车辆使用卡口灯泡较多。
1.开关接通,灯泡亮一下随即就不亮了,其他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取下灯泡发现灯丝断了。
出现以上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由于常温下灯丝电阻比正常发光时电阻小,因而开灯瞬间电流大,造成灯丝局部温度过高而烧断;另一种情况是,电灯使用较长时间后,由于升华灯丝变细,不能承载足够大的电流而烧断。
上述情况往往在深夜电压高时更容易发生。
2.将上述断丝的灯泡灯丝小心搭接,重新旋入,接通开关,发现电灯比原来明显变亮了,并且搭接处更亮。
这是因为重新搭接后灯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变短,灯丝电阻变小,灯的实际功率变大所致。同时,同其他部分相比,搭接处接触面很小,接触电阻大,发热更多,所以更亮。
由于以上原因,重新搭接的灯泡使用时间不长还会烧断,而且往往是在搭接的地方烧断。
3.换上新灯泡,接通开关,灯泡亮一下,但随即冒白烟,继而不亮了,其他用电器工作正常。
这种情况原因是灯泡抽真空不彻底,残留有空气,灯丝在高温状态下和氧气反应而烧断,属质量问题。
有时,灯泡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局部出现细微裂痕,空气进入,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4.新灯接入后,灯泡不亮,而其他用电器工作正常。
原因是灯泡旋入太少,灯尾接线柱没有和灯座内的舌簧相接,只要再旋紧些即可。
5.换上新灯泡后,接通开关,电灯不亮,全部用电器均不工作,经检查,用户总保险丝烧断。
这是因为接灯泡时旋入太紧,致使灯座内的舌簧和螺口相触造成短路。可以先断开总开关,用螺丝刀将舌簧小心撬起,重新接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