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体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如图所示的是从N极到S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分析:条形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解: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条形磁体的两个磁极在它的两端,而中间磁性最弱.所以从N极到S极的过程中,磁性会先由强变弱然后再由弱变强.从四个选项的图示来看,选项D的图象能正确的反映从N极到S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磁极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用图象表示就是一条抛物线.
例2、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小磁针的北极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指向地理的南极
分析:只有磁性物质才能被磁化,磁化后的磁性材料具有了磁性,磁性材料变为磁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看不见,摸不到,为了研究磁场,画了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就是磁感线,这些曲线根本不存在.
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来完成的.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小磁针受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的北极指地磁南极(地理北极附近).
解:
A、磁体只能吸引磁性材料,铁是磁性材料,铝不是磁性材料,磁体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铝.不符合题意.
B、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磁场,在磁体周围画的带箭头的曲线,这些曲线在磁场中根本不存在.不符合题意.
C、磁体之间的排斥和吸引都是通过两个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互作用完成的.符合题意.
D、小磁针的北极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指向地磁南极,也就是在地理的南极附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到磁性材料、磁场、磁感线、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地磁场等等,综合性较强,但是这些知识不是太深,只要掌握基础知识,还是能顺利解答的
例3、科学家研究发现:某些材料有巨磁电阻效应,即微弱的磁场变化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
A、能储存、释放大量电能的蓄电池
B、通过微弱电流就能产生强大磁场的电磁铁
C、家庭电路过载或短路时能自动熔断的保险丝
D、能“读”出微弱的磁场变化并转换成电流变化的灵敏磁头
分析:解答本题必须抓住巨磁电阻效应的特点:微弱的磁场变化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
此特点将微弱的磁场变化转化为较大的电阻大小变化,有放大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放大作用.
解:巨磁电阻效应指的是由磁场变化的引起的,设计制成的应是与磁场变化有关的元件;而蓄电池、保险丝与磁场变化无关,所以不能利用巨磁电阻效应;
电磁铁是通过利用微弱电流产生强大磁场的,也不是微弱的磁场变化引起的,所以不能利用这一原理;
磁头是可以通过磁带上微弱的磁场变化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利用这一放大作用可以制成更灵敏的“新型磁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让我们利用发现的新材料,改善我们已有的元件,使应用的设备更先进、更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