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祥云”火炬成功登上“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成为奥运火炬传递史上的一大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和火炬在登顶时需要克服的困难( )
A、气温低 B、气压低 C、重力小 D、氧气少
分析: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一般每上升一千米温度降低6摄氏度.
(3)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吸引受到的力,G=mg;g与物体离地面的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g越小.
解:
A、一般每上升一千米温度降低6摄氏度,珠穆朗玛峰高度是8848.48米,高度升高温度降低.故A说法正确.
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B说法正确.
C、举起物体需要克服引力,随着高度升高,g减小,根据G=mg,m不变,物体重力减小,更容易举起来.故C说法不正确.
D、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氧气越少.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决此题要了解随着高度升高大气压强、气温、氧气和g的变化.
例2、罐头的瓶盖很难拧开,用螺丝刀把瓶盖撬起一个缝隙,会听到“噗”的一声,瓶盖就很容易被拧开.关于此过程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初瓶盖很难拧开是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B、撬起一个缝隙时听到“噗”的一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C、撬瓶盖时用的螺丝刀相当于费力杠杆
D、瓶盖沿瓶口的螺纹螺旋上升(如图),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分析:
A、空气进入到罐头里,内外大气压差减小,所以就好开了;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D、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但同时也就越费距离,据此分析判断.
解:
A、真空瓶外的气压太大,压住了瓶盖不容易打开,故本选项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撬起一个缝隙时听到“噗”的一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本选项正确;
C、撬瓶盖时用的螺丝刀都是为了省力,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们都是省力杠杆.故本选项错误;
D、瓶盖沿瓶口的螺纹螺旋上升,相当于斜面较长.因为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使用起来越省力.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斜面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机械,而螺旋作为斜面的一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该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抽象、分析能力.判断杠杆的类型可结合生活经验和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例3、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大
B、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
C、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D、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分子引力的作用
分析:
四个选项举了四个不同的实例,哪个分析是正确的,需要对四个实例逐一进行分析.
解:
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管内有空气,在管内气压的作用下,管内水银柱会下降些,测出的大气压值会偏小.故本项是错误的.
B、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本项是正确的.
C、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锅内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温度,所以食物容易熟.故本项是错误的.
D、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因为吸盘内气压低,外界大气压把吸盘紧压在玻璃板上.故本项是错误的.
故选B.
点评:
大气压的实例最好在平时学习中要逐步积累,这样做起题目来就会比较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