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守实验室规则(17条)
2、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1)药品的存放
(讲)根据试剂的状态和性质选择适当的存放容器和存放条件。

存放条件:(易潮解、易吸水、易氧化的物质)密封保存;(易挥发的物质)冷暗处;(易燃易爆物品)远离火源等。
为了防止试剂变质或因挥发而损失,要根据试剂性质选择适当的存放容器和存放条件。根据药品状态确定试剂瓶口径,瓶塞取决酸碱性;受热见光易分解,应存放在低温棕色瓶中,特殊试剂特殊放,互不反应要记清。
(2)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原则:安全性、节约性、保纯性
a.安全性:不允许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试剂,不允许用鼻子凑近闻化学试剂的气味,不允许用口尝化学试剂的味道。
b.节约性: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试剂,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过试管底部。(有些实验中,用量过多,不仅造成浪费,也造成安全隐患,如金属钠、钾能与水反应。)
c.保纯性:用剩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试剂被污染(有些纯度要求不高,又不易变质的试剂,如铜片、锌片、大理石等,用剩的可放回原试剂瓶。)
②取用方法:

胶头滴管:不能伸进接受器内,悬空放液,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证橡胶头在上,防止试剂倒流而腐蚀橡胶头。滴管用完后,清洗干净,再取用其它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不允许取用其它试剂。
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对着手心,试剂瓶口紧靠试管接受器的口,使液体缓缓流下,有时还用玻璃棒引流。
量筒:根据量取液体的体积,选择合适的规格的量筒。精确度为0.1mL,最大刻度线在上方(无零刻线),不能作反应容器。
(3)物质的加热: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高温加热固体)、蒸发皿(蒸发浓缩溶液)、燃烧匙(作燃烧容器)。
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酒精灯:a.使用前,检查有无酒精。酒精量控制在
之间。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c.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试管:a.试管夹夹在距管口
处。
b.试管内所装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
;加热和制备气体时不超过
。
c.加热前,保持试管外壁干燥,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加热后,不能聚冷。
d.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液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上倾斜。
(4)托盘天平(精确度0.1g)
调零、称量、归零
①称量前天平要放平稳,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左、右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物左砝右,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大后小”。
③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的固体药品放在称量纸上,易潮解易腐蚀药品放入表面皿、小烧杯称量。
④称量完毕后,游码归零,一切复位。
⑤m(物)=m(砝码)+m(游码)
放反了m(物)=m(砝码)-m(游码)
3、实验中“六防”及紧急情况处理
六防: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污染。
①防爆炸:点燃H2、CO、CH4等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再点燃。如用H2、CO还原CuO、Fe2O3之前,一定要验纯,先通入H2或CO,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装置。
②防倒吸:a.加热尽可能均匀。
b.实验结束后,先从溶液中撤走导管,再停止加热。
c.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安全瓶。
d.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③防暴沸:液体加热加碎瓷片,防止剧烈沸腾,液体飞溅。
④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一定要远离火源(如制取乙醚时,乙醚离酒精灯尽可能远)。
⑤防中毒:制有毒气体在通风橱中进行,中毒后用沾有相应湿液的毛巾捂住鼻子,到通风处。
⑥防污染: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要处理。
点燃法:H2、CO等可燃性气体。
吸收法:SO2、NO2等可用NaOH溶液等碱液吸收。
气球法收集:
紧急事故处理:
①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用干棉布迅速擦净,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涂抹NaHCO3溶液;少量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涂抹稀硼酸溶液;酸或碱溅到眼中,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不可用手揉,严重时立即送往医院。
②火灾:a.酒精及有机物小面积着火,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b.与水剧烈反应的不能用水灭火,如Na、K等,一般有机溶液着火,不能用水灭火。
c.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
③玻璃割伤,应除去伤口的玻璃等杂物,再用稀双氧水擦洗消毒后,涂上红药水或碘酒后,再贴创可贴。
④气体中毒:立即撤离至通风处。
重金属中毒:服用大量牛奶或鸡蛋清或豆浆,并送往医院。
⑤汞洒落地面:立即撒上硫粉,打开下面的排气扇。
4、常见化学危险品及标志
例:对下列危险品进行分类:
乙醇 高锰酸钾 白磷 浓硫酸 H2 Na 硫粉
3 5 4 8 2 4 4
(自燃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