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类


2、胶体的性质
[演示实验] Fe(OH)3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要点:a.水加热至沸腾再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浓度不能过大。
b.加热时间不能过长,胶体会聚沉。
将制得的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对比,外观均为澄清透明。
如何来区分溶液和胶体呢?
[演示实验]丁达尔效应,并与CuSO4溶液作对比实验
①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通路”的现象。
举例:汽车车灯形成的光束,电影院放映时形成的光束,晨光照射的森林形成的光束。
(讲)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由于光的散射形成的,(由于胶体粒子直径较大,光线照射时,不能完全透过,每个胶粒又成为一个个细小的光源,这样就连成了一条道路。)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②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讲)由于胶体粒子表面积大,会选择性吸附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例如:Fe(OH)3胶体,胶粒[Fe(OH)3]m会吸附溶液中的Fe3+而带正电荷,[Fe(OH)3]mFe3+,如果此时将胶体溶液通电,会有什么现象呢?由于电性吸引作用,带正电荷的胶粒会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加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
③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
(讲)胶体粒子往往选择性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从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例如H2SiO3胶粒带负电荷,泥沙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讨论)“胶体带电”正确吗?不对,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形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
(讲)溶液是十分稳定的分散系,浊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系,而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也称为介稳定。

(过渡)胶体有一定的稳定性,可采用什么办法破坏其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长大而沉降的?
④胶体的聚沉:
(讲)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胶体的聚沉。
a.加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胶粒电荷从而聚沉。

加入电解质离子电荷数越多,对胶体的聚沉效果越好。
介绍:自然地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的胶体发生聚沉。
b.加热:热运动加剧,降低胶粒对离子吸附作用。介绍:“微波手术刀”“微波”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血液也是一种胶体);蒸鸡蛋:
c.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
3、胶体的应用
(1)工业生产:如制有色玻璃、冶金选矿、工厂除尘等;
(2)农业生产:如土壤保肥等;
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造成土壤往往以胶体形式存在。如有的土壤胶粒带负电荷,在施用肥料时,就应适用有效成份放在正电荷中的肥料,避免肥料流失。
例、在含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时肥效最差的是( )
A.NH4Cl B.(NH4)2CO3 C.NH4NO3
答案:C。
(3)日常生活:如明矾净水、制豆腐等;
①明矾净水:KAl(SO4)2·12H2O
Al3++3H2O
Al(OH)3(胶体)+3H+,Al(OH)3胶体胶粒带正电荷,使带负电荷的泥胶胶粒聚沉;胶粒较大的表面积吸附聚沉。
②卤水点豆腐

为什么不用NaCl,Ca2+、Mg2+带的电荷较多,聚沉效果好。
③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凝固(如输血,血型不同,危险。)
④杀鸡、杀猪——取猪血,加盐,加快其凝固。
(4)医疗卫生:如血液透析、微波手术刀等。
(提问)胶体和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通过滤纸可以分离胶体和浊液成溶液与浊液,如何分离胶体和溶液呢?
4、胶体的提纯—渗析
渗析: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放入半透膜袋中,置于溶剂中,从而使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中除去的操作。
半透膜:用鸡蛋壳膜或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动物的膜脱膜、肠衣等制成,有非常细小的孔,只能允许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透过,胶体粒子不能透过。

现象:①中有白色沉淀;②中无变化。
结论:Cl-能透过半透膜,而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总结:
分散系 |
溶液 |
胶体 |
浊液 |
分散质粒子直径 |
d<1nm |
1nm<d<100nm |
>100nm |
外观(特征) |
均一、透明、稳定 |
均一、透明、介稳定 |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
分散质粒子组成 |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
多分子聚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
巨大分子聚合体 |
能否透过滤纸 |
能 |
能 |
不能 |
能否透过半透膜 |
能 |
不能 |
不能 |
鉴别 |
无丁达尔现象 |
丁达尔现象 |
静置分层 |
实例 |
Na2CO3溶液 |
肥皂水、淀粉胶体 |
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