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



胶体的制备方法

  制备胶体的必要条件是要使分散质粒子大小在l nm~100 nm之间。胶体是不稳定体系,在制备过程中还要加入稳定剂 (如电解质或表面活性物质) 。制备方法原则上有两种,一是使固体颗粒变小的分散法,一是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体的凝聚法。

一、分散法

常用的分散法有研磨法、胶溶法等。

1、研磨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例如,工业上为了得到胶体石墨(用于涂电视机显像管背后的玻璃外壁)和胶体颜料,要将粗颗粒放进胶体磨,充分研细。在研磨过程中需加一些丹宁或明胶作为稳定剂,防止所得的胶体凝聚。对于柔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例如,将废轮胎粉碎,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研磨。

2、胶溶法

  胶溶法又称解胶法,换句话说,胶溶法是通过向新生成并经过洗涤的沉淀中加入适宜的电解质溶液作稳定剂,再经搅拌,使沉淀重新分散成胶体颗粒而形成胶体,这种过程称为胶溶作用,如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FeCl3稀溶液可制得红棕色的Fe(OH)3胶体。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化学凝聚法制胶体时,为了将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尽快分散在含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胶体。

3、其它分散法

  利用超声波 (频率大于16000Hz) 所产生的能量来进行分散的超声波分散法。制备金、银、铂等金属水胶体的电弧法。

二、凝聚法

凝聚法有多种方法,应用也比分散法广泛,主要可分为化学反应法、物理凝聚法等。

1、化学反应法

  所有反应,只要能生成难溶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用来制备胶体。利用化学反应的凝聚法制胶体时,不必外加稳定剂,它的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物。

(1)利用水解反应

  教材中介绍的Fe(OH)3胶体的制备,利用的就是FeCl3的水解反应:

  FeCl3(稀) + 3H2O Fe(OH)3 (胶体) + 3HCl

  如果将碱金属硅酸盐类水解,则可制得硅酸胶体:

  Na2SiO3 (稀) + 2H2O = H2SiO3 (胶体) + 2NaOH

(2)利用复分解反应

  可用稀的AgNO3溶液与稀的KI溶液的反应来制备AgI胶体:

  AgNO3 (稀)+ KI (稀) = AgI (胶体) + KNO3

  2H3AsO3 (稀)+ 3H2S = As2S3 (胶体) + 6H2O

(3)利用分解反应

  把四羰基镍溶在苯中加热可得镍胶体:

  Ni(CO)4 (苯溶液)Ni (胶体) + 4CO

(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把氧气 (或SO2) 通入H2S水溶液中,H2S被氧化,得硫磺胶体:

  2H2S(稀) + O2= 2S (胶体) + 2H2O

  2H2S(稀) + SO2 = 2H2O + 3S (胶体)

2、物理凝聚法

  (1) 改换溶剂法

  关于改换溶剂法则是利用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相差悬殊的性质来制备胶体,而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松香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把松香的酒精溶液滴入水中,由于松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溶质以胶粒大小析出,即形成松香的水胶体。

  利用的就是硫磺在酒精 (或丙酮) 和水中溶解度悬殊的特性来制备硫胶体。

  (2)蒸气骤冷法: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胶体。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制得的胶体常含有很多电解质或其他杂质,除了与胶粒表面吸附的离子维持平衡的适量电解质具有稳定胶体的作用外,过量的电解质反而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因此,制备好的胶体常常还需要作净化处理。

年级
         课程名称  
 免费听课
课程详情
高一全科点睛班课程
高一全科强化班课程
高二全科全年强化班
高三全科强化班课程
初一全科强化班课程
初一全科点睛班课程
初二全科强化班视频
初二全科点睛班课程
初三全科强化班
全科巨无霸同步提高课程
小学全年全科强化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