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
1、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S2-、I-、Br-、Cl-等。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浓H2SO4、HNO3等。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SO2等。
(讲)物质一般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如:
例:HCl(aq)具有哪些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性)
2、依据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已知:2KBr+Cl2=2KCl+Br2,2KI+Br2=2KBr+I2,试判断:2KCl+I2=2KI+Cl2能否进行?
解:氧化性:Cl2>Br2>I2,所以反应不能进行。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讲)金属在反应中作还原剂,金属活动性与其对应单质的还原性一致,金属越活泼,对应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如何呢?
金属还原性越强,越容易失电子,则其得到的阳离子越稳定,越难得到电子重新变成金属原子,即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例: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
4HCl(浓)+MnO2
MnCl2+2H2O+Cl2↑
4HCl(浓)+O2
2H2O+2Cl2↑
判断KMnO4、MnO2、O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解:氧化性:KMnO4>MnO2>O2。
(讲)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
1、价态利用规律(不交叉原则)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相遇时,若无中间价态时,则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价态变化不能交叉。
例:CaH2 + 2H2O = Ca(OH)2 + 2H2↑ (归中反应)
2Na2O2+ 2H2O = 4NaOH + O2↑ (歧化反应)
2、电子得失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
例:已知M2O7x-+3S2-+14H+=2M3++3S↓+7H2O,则M2O7x-中M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答案:+6 。
3、反应先后规律
一般来说,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越容易发生反应。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