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实验室保存金属钠的方法是( )
A.保存在棕色瓶中 B.保存在细沙中
C.保存在水中 D.保存在煤油中
2、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少的原料,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气体中冷却。现有下列气体:①空气;②Ar;③H2;④N2。其中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3、将氢气通过10 g氧化铜粉末加热片刻,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 g,则以下计算正确的是( )
A.有1.6 g水生成 B.有8.4 g铜生成
C.有80%的氧化铜被还原 D.实验时所消耗的氢气不足0.2 g
4、关于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质软,其新切的表面容易失去光泽
B.极易与水反应,所以它的氧他性很强
C.钠与硫反应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
D.一小粒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变成Na2CO3
5、1mol钠、镁、铝分别与50 mL 2 mol·L-1的盐酸溶液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镁铝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B.钠放出的氢气最多
C.铝最终产生的氢气最多 D.产生氢气的量无法比较
6、将4.6 g钠与1.6 g硫粉迅速混合起来,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
A.硫粉与硫化钠 B.氧化钠与硫化钠
C.过氧化钠与硫化钠 D.略显黄色的固体混合物
7、下列物质能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
A.FeCl2 B.FeS
C.CuS D.CuCl2
8、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加足量水使生成物充分溶解,余下的不溶物是( )
A.MgO B.Mg(OH)2
C.Mg3N2 D.Mg(OH)2和MgO
9、已知Fe与Cl2及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Fe+S FeS,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反应在铁消耗质量相同时,其转移的电子总数也相同
B.上述两反应中,当转移电子数相同时,消耗Cl2与S的物质的量比为3∶1
C.Cl2的氧化性比S强
D.Cl2的氧化性比S弱
10、某钠、镁、铝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L,则三种金属的总量不可能是( )
A.0.15 mol B.0.1 mol
C.0.05 mol D.0.075 mol
二、填空题
11、现有三根洁净的铁钉,分别置于图所示的试管中。

(1)一周后,观察到试管中铁钉的情况是__________,由此得出生锈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锈的条件,试分析自行车可采取哪些防锈措施?
(3)某化学课外小组对该市的火力发电厂的考查中发现该厂周围的铁件腐蚀的情况比其他地方严重。请你大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答案:
(1)Ⅰ处铁片靠近水面处生锈明显,Ⅱ和Ⅲ中铁钉未生锈;潮湿的空气中,Fe与O2、H2O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2)自行车的钢圈等采取电镀处理,车链条采用润滑油等方法,车大杠等处刷油漆,少数零件用不锈钢
(3)火力发电厂燃烧大量的煤,释放出大量的CO2和SO2,它们在钢铁的表面与水形成H2CO3、H2SO3的酸性水膜,加速钢铁的腐蚀。
|
12、已知X和Y均为短周期元素。单质X在空气中点燃,能发出耀眼的白光。在一定条件下,单质X和单质Y反应,生成化合物Z。Z与水作用可生成气体G和白色沉淀P(如下框图所示),已知气体G与氢气的密度比约为8.5。

(1)组成单质X和Y的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化合物Z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每生成1 mol的气体G,同时应得到__________mol的沉淀P。
(4)写出以上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X+Y→Z:____________________
②Z+H2O→P+G: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答案:
(1)X:镁(Mg);Y:氮(N)
(2)Mg3N2
(3)1.5
(4)3Mg+N2 Mg3N2; Mg3N2+6H2O=3Mg(OH)2↓+2NH3↑
|
13、(1)用金属钠制取过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
(2)用金属钠制取氧化钠通常采用下列方法:2NaNO2+6Na=4Na2O+N2↑,不采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NaNO2作__________,电子的转移数目是__________。
显示答案
答案:
(1)2Na+O2 Na2O2;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因为Na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Na2O2,而得不到Na2O,而此法产生了Na2O,且同时生成了N2,Na2O在N2环境中不会继续被氧化为Na2O2;氧化剂; 6e-
|
14、把一小块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以下现象:①金属钠表面逐渐变暗;②过一段时间以暗又逐渐变潮湿;③再过一段时间又转变为白色固体;④又过一段时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粉末。写出以上发生各种现象的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答案:
①4Na+O2 2Na2O
②Na2O+H2O=2NaOH
③2NaOH+CO2+9H2O=Na2CO3·10H2O
④Na2CO3·10H2O Na2CO3+10H2O
|
15、两个烧杯中各加入相同体积,浓度均为3 mol·L-1的H2SO4溶液,置于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调节天平使之达到平衡。向一个烧杯中加入10.8 g Mg,向另一个烧杯中加入10.8 g Al,问反应完毕后,天平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试根据计算进行分析。
显示答案
答案:
由Mg + H2SO4 = MgSO4 + H2↑
0.45mol 0.45mol
2Al + 3H2SO4 = Al(SO4)3 + 3H2↑
0.4 mol 0.6 mol
讨论:(1)若酸过量,则放出H2的量就是金属完全反应所置换出H2的量。由上述计算知Al置换出H2比Mg多,故天平发生倾斜,放入Al的烧杯所在的托盘上升。
(2)若Mg、Al过量,酸完全耗尽,则逸出H2的量取决于酸的量。因两烧杯中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放出H2的量相等,所以天平保持平衡状态。
(3)由上述方程式计算可知0.4 mol Al和0.45mol Mg完全反应时耗掉3 mol·L-1H2SO4溶液的体积分别是:
V(Al)= =0.2L
V(Mg)= =0.15L
若两烧杯中的酸的体积介于0.15 L和0.2 L之间,则放入Al的烧杯中酸耗尽,放入Mg的烧杯中酸有剩余,则前者放出的H2多,后者放出H2少。故天平发生倾斜,放入铝的一端托盘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