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将混合物分离的情况,如淘米是淘去米中的沙子,洗菜是洗去菜上的泥土等。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了利用其中某一组分或研究其性质,常需要从混合物中将某物质分离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
(板书)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混合物中各物质彼此分开。
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
(讲)分离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提纯,有时候一次分离,就达到提纯的目的了,有时候需要二次甚至多次分离,才能达到目的。
(引)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分离,如淘金,请学生解释能从沙里淘金的目的。
(金是一种很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所以可用水反复冲洗,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走,留下密度大含量极少的金,这也是最简单的利用物理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再如,铁屑和泥沙混合,根据铁能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开。
(引)通过这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应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常见的分离方法有:
(板书)基本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
(板书)1、过滤和蒸发
过滤: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的方法。
蒸发: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逸出,得到溶于其中的固体溶质。
(1)粗盐的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
分析:
有什么杂质?如何除去?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步 骤 |
现 象 |
1、溶解:(称取约4g粗盐加到约12mL水中) |
|
2、过滤 |
|
3、蒸发 |
|

※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滤纸用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的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烧杯的尖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底部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蒸发操作要点:
①加热蒸发时,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以免加热时溅出。
②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避免液体局部过热,防止液体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要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③加热完毕,不能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SO42-检验
先加入稀盐酸,若没有白色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含有SO42-。
设问:①为什么加稀盐酸?排除CO32-、SO32-的干扰,因为BaCO3、BaSO3也为白色沉淀,但可溶于稀盐酸中;排除Ag+干扰,直接加BaCl2溶液,出现的白色沉淀也可能为AgCl。
②能将稀盐酸改为稀硝酸吗?不行,若溶液中含有SO32-,生成的BaSO3
BaSO4,就无法确定BaSO4是原溶液中的SO42-生成的,还是BaSO3与HNO3反应得到的。加入稀盐酸,BaSO3+2HCl=BaCl2+SO2↑+2H2O,就避免了这种情况。
(3)粗盐进一步提纯(除去可溶性杂质)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杂 质 |
加入的试剂 |
化学方程式 |
硫酸盐 |
|
|
MgCl2 |
|
|
CaCl2 |
|
|

②加入试剂顺序:
a.BaCl2→NaOH→Na2CO3→HCl
b.NaOH→BaCl2→Na2CO3→HCl
c.BaCl2→Na2CO3→NaOH→HCl
关键:Na2CO3要在BaCl2溶液后面(除Ba2+),稀盐酸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