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学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化学图像题是在化学学习中将复杂的数据应用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表示的一类题。由于该类题形象直观的体现规律,综合性强,常见诸于各类考试题和练习题中,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很有好处。学生解这类题往往难于下手,实际上只要弄清两个关键就容易解答了:一是图像的具体含义即横坐标、纵坐标各表示什么量,这两个变量相互间有怎样的关系?二是该曲线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本文介绍几种典型的化学图像题供大家参考:
一、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图像
例1、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在t℃时,a、b的溶解度相同
C. a、b都属易溶物质
D. M点时a、b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E. 当a中有少量b时,可以用结晶法提纯a
解析:
溶解度曲线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它具有三个意义:(1)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及以上的任一点都表示物质达到了饱和状态,而曲线下的点都未达到饱和,故M点时b达到饱和,a未达到饱和,D错。(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比较。A中没有指明温度,a、b曲线相交,无法比较大小,相交的交点是指在该温度时溶解度相同,所以A错B对。由图得到:20℃时a、b的溶解度都大于10克,属于易溶物质,故C对。(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趋势,从图中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却减少,所以a适于用结晶法提纯而b不适宜,E对,此题答案为B、C、E。
二、有关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例2、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相同价态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问:
(1)三种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_________
(2)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像可知,斜线表示金属和酸的反应速率,越陡,速率越快,金属活动性越强,因此(1)的答案是a>c>b。横线表示完全反应后生成H2质量,越高,生成H2越多,产生H2质量为a>b>c。结合题意,通过计算可知,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确定,越大,产生H2质量越少,则金属相对原子质量顺序是c>b>a。
三、有关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性质如质量、导电性等的图像
例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
由于Ba(OH)2+H2SO4=BaSO4↓+2H2O是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图中横坐标都是硫酸加入量,随着硫酸加入,反应逐渐完全至硫酸过量,因此Ba(OH)2的质量分数应减少至0,故C错,自由移动的离子越来越少,故溶液导电性减弱至0,再因过量的H2SO4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又增强,PH值减小至7后继续减小,而生成BaSO4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后再不发生改变了,因此正确为A、B、C,此题答案为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