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在实验室中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常使生成的氯气通过两个洗气瓶,第一个洗气瓶中盛有( )
A.浓硫酸 B.烧碱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石灰水
2、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是( )
①CO2 ②Cl2 ③H2 ④O2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和HCl时,既可用于检验瓶中是否充满,又可区别两种气体的一种试剂是( )
A.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B.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
C.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4、某些物质光照会发生化学反应,如硝酸、硝酸银等,下列物质光照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Cl2和H2的混合气体 B.氯水
C.次氯酸 D.碳酸钠
5、下列对氯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是3.17 g·L-1
B.实验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C.液氯不导电,是非电解质;氯水能导电,是电解质
D.未经干燥的氯气遇二氧化硫其漂白性能增强
6、向某盐溶液中通入过量Cl2,再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可能是( )
A.AgNO3溶液 B.CaCl2溶液
C.Na2SO3溶液 D.Na2CO3溶液
7、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固体MnO2,能产生气体的是( )
A.3%H2O2 B.1mol·L-1NaOH溶液
C.1mol·L-1 KClO3溶液 D.1mol·L-1盐酸
8、将20 mL 10 mol·L-1的浓盐酸加入盛有足量MnO2固体的烧瓶中并加热,若不考虑HCl的挥发,则被还原的HCl的物质的量为( )
A.小于0.1 mol
B.等于0.1mol
C.大于0.1 mol,小于0.2mol
D.等于0.2 mol
9、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Ba2+、Cl-、Na+、
B.Ag+、 、K+、
C.Cu2+、Cl-、Ag+、OH-
D.Na+、OH-、K+、
10、在Zn+2HCl=ZnCl2+H2↑中HCl表示( )
A.盐酸 B.气态氯化氢
C.液态氯化氢 D.都可以
二、填空题
11、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安装和操作步骤:①向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并将导气管放入集气瓶中;②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取下双孔塞(带导管和分液漏斗);④将二氧化锰放入烧瓶中,塞上双孔塞(带导管和分液漏斗);⑤调节铁圈高度,使它与酒精灯火焰高度相适应,再放上石棉网,把烧瓶固定在铁圈上;⑥将导管和分液漏斗插入双孔橡皮管,再将双孔塞置于烧瓶中;⑦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l2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实际产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总比理论值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制得的Cl2中含有少量HCl和水蒸气,为提纯Cl2得到干燥纯净的Cl2,应先用_____________洗气,再用_____________洗气。
(5)若实验室没有浓盐酸,可用食盐和浓H2SO4代替浓盐酸使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制得标准状况下的Cl2 44.8L,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mol。
显示答案
答案:
(1)②⑤⑥③④①⑦
(2)MnO2+2Cl-+4H+ Mn2++Cl2↑+2H2O
(3)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盐酸浓度不断减小,稀盐酸与MnO2共热得不到Cl2
(4)饱和食盐水 浓H2SO4
(5)NaCl(s)+H2SO4(浓) NaHSO4+HCl↑
4HCl+MnO2 MnCl2+Cl2↑+2H2O
(6)2HCl ~ Cl2
2mol 22.4 L
n(HCl) 44.8 L
n(HCl)= =4 mol
|
12、图中A、B、C、D是氯的单质或化合物。

(1)写出A~D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④的化学方程式(其中③写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答案:
(1)A:Cl2 B:HCl C:Ca(ClO)2 D:HClO
(2)①H2+Cl2 2HCl
②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2ClO-+CO2+H2O+Ca2+=2HClO+CaCO3↓
④2HClO 2HCl+O2↑
|
1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属于分解反应,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化合反应,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气是一种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漂白粉在空气中放置失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答案:
(1) 2HClO 2HCl+O2↑
(2)2Fe+3Cl2 2FeCl3
(3)2KI+Cl2=I2+2KCl
(4)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5)Ca(ClO)2+CO2+H2O=2HClO+CaCO3↓
|
14、在实验室里可用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Na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少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与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断出。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 (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
原因 |
溶液最初从紫色
逐渐变为____________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溶液从无色
逐渐变为____________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显示答案
答案:
(1)分液漏斗 B
(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Cl2+2OH-=ClO-+Cl-+H2O
(4)
红 |
|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
黄绿 |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
|
15、现有3个同学要制备次氯酸钙,分别设计的3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请从①不容易控制反应速率;②容易控制反应速率;③有副反应发生;④可防止副反应发生;⑤污染环境;⑥可防止污染环境几个方面对图中甲、乙、丙3套装置的优缺点作出评析,并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的序号填在空格内。
(2)上述装置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三部分组成,丙由F、G两部分组成,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取合理的组成部分,组装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装置各部分的连接顺序(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____________。较完善的装置中还缺少的装置是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解析:
(1)实验室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2)根据已知信息,为防止发生副反应,制取漂白粉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即需增加一冷却装置,Cl2会污染环境,故需控制生成Cl2的量及速率,并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
优点 |
缺点 |
甲装置 |
④ |
①⑤ |
乙装置 |
⑥ |
①③ |
丙装置 |
② |
③⑤ |
(3)综合以上因素,即控制生成Cl2的量及速率、较低温度、尾气处理,所选装置及连接顺序应为F、B、E。
考虑到生成的Cl2中混有HCl与H2O(g),其中HCl可与Ca(OH)2和Ca(ClO)2反应而导致产率降低,故需将其除去,即缺少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答案:见解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