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上海)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能降低火焰温度,并且分解产物氯化氢和氨气能隔绝空气,均破坏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故能使幕布不宜着火。
答案:B
例2、(全国卷Ⅱ)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_____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和有关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试剂的选择。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为氨气和氧化铜,可以判断试管A为制取氨气的装置,因此装入的药品应该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氨气要使用碱石灰。加热后,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生成的水和氨气生成氨水留在了D中,而氮气通过排水法进行收集。检验氨气可利用其碱性,检验水可以用无水硫酸铜。
答案:
(1)固体NH4Cl和Ca(OH)2 ;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碱石灰; 除去NH3气流中的水汽
(3)黑色粉末部分逐渐变为红色; 2NH3+3CuO
N2+3H2O+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
例3、(全国卷)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做干燥剂。
(3)用图(I)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4)如果只提供如图(Ⅱ)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解析:
喷泉实验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产生喷泉的条件。
2、喷泉实验的原理。
3、哪些气体可用作喷泉实验?
产生喷泉的条件为: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大或通过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迅速减小,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
产生压强差的方法一般有:一是使烧瓶外气压增大,烧瓶内气压不变;另一是使烧瓶外气压不变,烧瓶内气压减小。上述产生喷泉的条件是选用第二种产生压强差的方法。
本题第(4)问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走向——设计实验。在做题时,应考虑多种可行性方案。
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向下排空气法;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