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德华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表1:某些分子的范德华力
分子 |
Ar |
CO |
HI |
HBr |
HCl |
范德华力/(kJ·mol-1) |
8.50 |
8.75 |
26.00 |
23.11 |
21.14 |
思考:
(1)范德华力与化学键键能大小比较,哪个大?
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数量级。
(2)为什么Ar的范德华力比CO的小?CO的范德华力比HCl、HBr、HI的小?
Ar为非极性分子,而CO为极性分子,因而Ar的范德华力比CO的小;虽然CO、HCl、HBr、HI均为极性分子,但分子的极性HCl、HBr、HI都比CO的大,因而HI、HBr、HCl的范德华力都比CO的大。
(3)为什么HCl、HBr、HI的范德华力逐渐增大?
HCl、HBr、HI的结构相似,且HI、HBr、HCl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因而HCl、HBr、HI的范德华力逐渐增大。
结论: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小结:
(1)本质:分子间的微弱的电性引力。
(2)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如:HCl分子中H-Cl键能为431.8kJ/mol,而HCl分子间作用力为21.1kJ/mol。
(3)只有分子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作用力,如固体和液体中。
(4)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5)化学键是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而范德华力则是决定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
注意: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由离子键决定,某些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原子晶体如SiO2、SiC、金刚石等)的物理性质由共价键决定,金属的物理性质由金属键决定。
表2:卤素单质的熔点和沸点
单质 |
熔点/℃ |
沸点/℃ |
F2 |
-219.6 |
-118.1 |
Cl2 |
-101.0 |
-34.6 |
Br2 |
-7.2 |
58.5 |
I2 |
113.5 |
184.4 |
思考:怎样解释卤素单质从F2~I2的熔、沸点越来越高?
分子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因此,由于F2~I2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范德华力也逐渐增大,使F2~I2的熔、沸点越来越高。
2、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
熔沸点:I2>Br2>Cl2>F2;Ar>Ne>He;ClI4>CBr4>CCl4>CF4
沸点:SnH4>GeH4>SiH4>CH4
原因:分子间作用力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或汽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1、氢键的概念: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2、氢键的本质: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的一种静电引力。
3、氢键的表示:A-H…B-
A、B均为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如:N、F、O。
“-”表示共价键;“…”表示氢键。
4、氢键的形成条件:
(1)对于A-H…B-来说,A、B都必须是电负性很大(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B的原子半径要小(越易接近A-H)且有孤对电子(带负电荷且负电荷高),如F、O、N等。
(2)A-H键的极性要强,使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向X原子一方,使H原子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带正电荷高)。
注意:①F-H…F是最强的氢键。Cl原子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但原子半径大,Cl-H…Cl的氢键很弱;C原子虽然原子半径很小,但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几乎不能形成氢键。因此,HF、H2O、NH3有反常的沸点,而HCl、CH4的沸点符合范德华力的规则。
②不仅相同物质之间能形成氢键,不同物质之间也能形成氢键。如:水分子之间,氟化氢分子之间,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水分子与氟化氢以及水分子与氨分子之间也存在氢键。再如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由于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③特殊的氢键,如CHCl3比CH3CCl3易溶解于苯中,是由于CHCl3中的H与苯环中电子形成了氢键。

5、氢键的特征
(1)有饱和性:在A-H…B中,H原子只能与一个B原子结合。原因是在A-H…B中,H原子半径太小,如果再吸引另一个B原子,此B原子必须受到A、B原子的排斥,这个排斥力大于氢原子对它的吸引力,实际上不可能在形成氢键。
(2)有方向性:A-H…B 中3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氢键最强。如:

6、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物质的熔、沸点较高。如:水、氟化氢、氨的熔沸点较高。
(2)形成“缔合分子”。如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中存在相当量的水分子因氢键而相互“缔合”形成的“缔合水分子”[(H2O)n],使接近水的沸点的水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比用化学式H2O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一些。
7、氢键的分类: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

注意:邻羟基苯甲酸只能在分子内形成氢键,对羟基苯甲酸只能在分子间形成氢键,因而,前者的沸点低于后者的沸点。
8、氢键的键能、键长
表3:某些氢键的键能和键长
氢键A-H…B |
键能/(kJ·mol-1) |
键长/pm |
代表性分子 |
F-H…F |
28.1 |
255 |
(HF)n |
O-H…O |
18.8 |
276 |
冰 |
O-H…O |
25.9 |
266 |
甲醇、乙醇 |
N-H…F |
20.9 |
268 |
NH4F |
N-H…O |
20.9 |
286 |
CH3CONH2 |
N-H…N |
5.4 |
338 |
NH3 |
(1)氢键的键能:介于范德华力与化学键之间。约为化学键的十分之几,不属于化学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2)氢键的键长:A-H…B的长度。
9、氢键的应用
(1)HF、H2O、NH3的熔沸点反常的高。
(2)NH3易压缩、易液化,易溶于水。
(3)缔合分子的形成,如:(H2O)n、(HF)n等。
(4)水结冰是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5)比较某些有机物的溶解性和熔沸点高低。如乙醇、乙酸都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乙醇的熔沸点比溴乙烷(CH3CH2Br)高等。
(6)DNA的结构和生理活性与氢键的作用有关等。

10、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的关系和比较
(1)相互关系

(2)离子键、共价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比较
|
离子键 |
共价键 |
氢键 |
范德华力 |
本质 |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
共用电子对对成键原子的电性引力 |
氢原子与吸引电子能力强、半径小的原子所产生的静电吸引作用 |
分子间微弱的电性引力(静电作用) |
特点 |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
强度 |
强烈 |
强烈 |
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
比化学键弱得多、比氢键稍弱 |
范围 |
相邻阴、阳离子之间 |
共价分子内或原子晶体相邻原子之间 |
分子间 |
分子间 |
影响性质 |
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原子晶体还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
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
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
(板书有误:范德华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比氢键稍弱。误写成了比氢键稍强。)
典型例题
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也完全相同的是( )
A.CO2和SiO2 B.NaCl和HCl
C.(NH4)2CO3和CO(NH2)2 D.NaH和KCl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键存在于分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内
B.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C.NH3极易溶于水而CH4难溶于水的原因只是NH3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D.冰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B
3、沸腾时只需克服范德华力的液体物质是( )
A.水 B.酒精
C.溴 D.水银
答案:C
4、下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 )
A.N2 B.HBr
C.NH3 D.H2S
答案:C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氢键是化学键
B.甲烷可与水形成氢键
C.乙醇分子跟水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D.碘化氢的沸点比氯化氢的沸点高是由于碘化氢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答案:C
6、乙醇(C2H5OH)和二甲醚(CH3OCH3)的化学组成均为C2H6O,但乙醇的沸点为78.5℃,而二甲醚的沸点为-23℃,为何原因?
答案:
乙醇(C2H5OH)和二甲醚(CH3OCH3)的化学组成相同,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但乙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使分子间产生了较强的结合力,沸腾时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去破坏分子间氢键,而二甲醚分子间没有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
7、你认为水的哪些物理性质与氢键有关?
答案:
水的熔沸点较高,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等。
8、如何用分子间力解释图中曲线的形状?

答案:
两张图表明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般是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大的,这是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但HF、H2O和NH3的沸点反常的高,表明在它们的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即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