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1、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
例:
NH4Cl溶液:c(
)+c(H+)= c(Cl-)+c(OH-)
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
(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
(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
例:
Na2CO3溶液:c(Na+)+c(H+)= 2c(
)+c(
)+c(OH-)
NaHCO3溶液:c(Na+)+c(H+)= 2c(
)+c(
)+c(OH-)
2、物料守恒
物料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
例:
NH4Cl溶液:化学式中N∶Cl=1∶1,即得到,c(
)+c(NH3·H2O)= c(Cl-)
Na2CO3溶液:Na∶C=2∶1,即得到,c(Na+)=2c(
)+2c(
)+2c(H2CO3)
NaHCO3溶液:Na∶C=1∶1,即得到,c(Na+)=c(
)+c(
)+c(H2CO3)
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3、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即H+守恒,溶液中失去H+总数等于得到H+总数,利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推出。
实际上,有了上面2个守恒就够了,质子守恒不需要背。例如:
NH4Cl溶液:
电荷守恒:c(
)+c(H+)=c(Cl-)+c(OH-)
物料守恒:c(
)+c(NH3·H2O)=c(Cl-)
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Cl-,得到,c(H+)=c(OH-)+c(NH3·H2O),即是质子守恒。
Na2CO3溶液:
电荷守恒:c(Na+)+c(H+)=2c(
)+c(
)+c(OH-)
物料守恒:c(Na+)=2c(
)+2c(
)+2c(H2CO3)
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Na+,得到,c(
)+2c(H2CO3)+c(H+)=c(OH-),即是质子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