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前面我们学过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能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板书)
(演示实验)将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浸入U形管内的CuCl2溶液中,再接通直流电,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有气泡产生,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变蓝,说明为Cl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上附着的有红色物质,说明为Cu。
结论:没有接通直流电时,两根碳棒无论是否用导线相连,都不能使CuCl2溶液发生变化。但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溶液中的CuCl2被分解了,实现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过渡)CuCl2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为什么会分解生成Cu和Cl2呢?
板书分析:
CuCl2=Cu2++2Cl-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总反应:CuCl2
Cu+Cl2↑
(讲)像这样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或电解槽)
(板书)
(讲)阴极上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越容易放电。因此,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与阳离子氧化性相对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恰好相反)
(板书)阴极:
Ag+>Hg2+>Fe3+>Cu2+>H+>Fe2+>Zn2+>Al3+>Mg2+>Na+>K+
(讲)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强,越易放电。因此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与其还原性相对,如果阳极为活泼电极,则活泼电极先于任何阴离子放电。
(板书)阳极:
活泼电极>S2->I->Br->Cl->OH->含氧酸根
(讲)我们讲的离子的放电顺序为一般规律,而实际上离子在两极上放电的情况比较复杂,与离子性质、溶液浓度等都有关系,实际上有可能不一定严格按照此顺序。
思考与交流:

练习:用石墨为电极,电解下列溶液,试写出电极反应式。
(1)NaOH溶液 (2)H2SO4溶液 (3)HCl溶液
分析:
阳离子:Na+<H+;阴极:4H++4e-=2H2↑
阴离子:OH-;阳极:4OH--4e-=O2↑+2H2O
总反应:2H2O
2H2↑+O2↑
(2)H2SO4溶液
阳离子:H+;阴极:2H++2e-=H2↑
阴离子:OH->
;阳极:4OH--4e-=2H2O+O2↑
总反应:2H2O
2H2↑+O2↑
总结:电解NaOH与H2SO4溶液的本质即为电解H2O,初中学过的电解H2O的实验,实际上是电解稀H2SO4和稀NaOH溶液,因为纯水的导电性很弱。
说明:含氧酸溶液、强碱溶液以及活泼金属含氧酸盐溶液的电解,实质为电解水,电解质本身起增强水的导电性的作用。
(3)HCl溶液
阳离子:H+;阴极:2H++2e-=H2↑
阴离子:Cl->OH-;阳极:2Cl--2e-=Cl2↑
总反应:2HCl
H2↑+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