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一、选择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题后括号内)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 工业上制取氧气
C.酒精燃烧 铁生锈
D.水的电解 干冰升华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
B.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C.液氮可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
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命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5、取用药品进行实验时,正确的做法是( )
A.若取用的药品实验后有剩余,应倒回原试剂瓶
B.取用无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可用手直接拿取
C.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
D.每取一种药品后,都应立即盖好试剂瓶塞,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6、实验室加热15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①烧杯 ②试管 ③酒精灯 ④石棉网 ⑤试管夹 ⑥铁架台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7、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蜡烛照明 B.动植物的呼吸
C.牛奶变酸 D.农家化肥腐熟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使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正倡导生产和使用无氟冰箱
B.无铅汽油的使用可以提高城乡空气质量
C.保护森林植被,大规模进行人工造林和绿化,是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D.稀有气体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没有多大用途
9、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变化中有颜色改变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在变化中有状态变化的一定是物理变化
C.在变化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氧化镁 D.空气
1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1/5的结论
B.空气中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D.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14、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15、下列关于氮气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食品防腐 B.制成各种电光源
C.医疗冷冻麻醉剂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16、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均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有是( )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⑤
17、常温下,实验室用过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没有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
A.不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速度很慢,产生氧气的量减少
C.不能产生氧气
D.产生氧气的总量不变,但反应速度较慢
18、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19、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硫+氧气
二氧化硫
B.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水
D.镁+氧气
氧化镁
20、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
2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大试管管口应向上倾斜,便于气体迅速排出
B.插入水槽中导管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要立即收集,否则会造成浪费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
D.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2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23、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水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4、下列各组物质颜色相同的是( )
A.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
B.氯酸钾、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D.木炭、硫
25、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小明,他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的含量比平原地区要少
D.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二、填空题(共20分)
26、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5分)
①天然气在空气中可以燃烧________;②空气是制造氮肥资源_____________;
③冰棒放在玻璃杯里,杯子外壁附一层水珠___________;
④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形成了一层白膜__________________;
⑤通电时,各种电光管会发出不同颜色光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27、按要求书写文字表达式(4分)
(1)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三种物质生成,且其中一种是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大量白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28、(4分)201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二氧化氮 ⑤臭氧
(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天然气 ②石油 ③酒精 ④煤
(3)为了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保护空气,请举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29、(2分)现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液态空气;③冰水混合物物;④二氧化锰;⑤澄清石灰水;⑥氯酸钾;⑦臭氧;⑧稀有气体。用序号填空: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30、(5分)A为暗紫色固体,B为白色固体,C、D都是黑色固体,将A与B混合或者B与C混合,加热时都有无色气体M产生,用B、C混合加热比只用B加热产生的M的速率快得多,且反应前后C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只用A加热时,除产生M外还有C产生,F在M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2)B、C混合加热时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F在M中燃烧生成D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物质M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4分)
31、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6分)
请根据图回答:
(1)E所示仪器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名称是____________;
(2)用于量取液体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用于少量试剂间反应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于夹持试管的是___________,可取用少量固体粉未的是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32、(8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容积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步骤③中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理论值,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4)某同学用木炭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本实验可以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33、(9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氧气,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填序号)__________,能用装置E来收集,其原因是由于氧气__________的性质。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3)若用装置C收集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适宜时间是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试分析造成此后果的可能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显示答案与解析34、(7分)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③将实验②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
|
④分别量取5 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2)实验②、③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实验设计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④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铜、硫酸铜、红砖粉、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