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黄冈密卷>>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届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字号: 默认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8分,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3、《武陵春》中运用比喻,具体而形象地抒发出词人内心沉重哀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边塞将士久戍边地而思乡情切,但因外患未除、功业未建而难以回乡的矛盾心理。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渲染出激烈地战争场面,从侧面烘托了作战将士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6、《山坡羊·骊山怀古》中揭示出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难逃灭亡命运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梅不因倍受摧残而芳香如故的本色,抒发了自己不因挫折而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8、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与《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抒写出因月而生发的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

显示答案与解析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分)

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3分)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显示答案与解析

10、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落(rǔn)  扶()  谷()    心无旁()

B.渎()  拮()   恣(suī)   尽职守()

C.然(è)   白(shà)  转(zhǎn)   涕横流()

D.忑(tǎn)  词()   抽()    一黄土(pōu)

显示答案与解析

11、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有“两个翅膀”: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设计创新,而现在,许多本土企业却忽视了设计创新。

B.足球就像古希腊的古典戏剧。古典戏剧当中有统一的场景、统一的环境、统一的时间,就像足球一样;而足球也像那些古典戏剧一样,结果不可预测,充满了戏剧性。

C.1913年,泰戈尔因英文版《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从此闻名世界文坛。

D.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并将向全国人民公布并征集相关意见。

显示答案与解析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是风生水起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家乡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中国电影的宣传手段,最常见的就是纯粹的无聊的炒作、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新近出来的“大片”。不过,这一招起到的效果也还不错,电影公司是屡试不爽

D.“互联网+”’战略能够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这一新型战略的无限前景将会是明日黄花,令我们充满期待。

显示答案与解析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不管出租车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欧美不仅在核能、海洋能等方面对中国设置多重障碍,而且在中国研发这类能源时,还往往借口以“用于军事”为名,制约中国的发展。

D.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等问题,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日,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显示答案与解析

1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狡黠”“沉浸”“勾当”“越发”四个词语词性都不相同。

B.“度德量力”“红装素裹”“人声鼎沸”“陈词滥调”都是并列短语。

C.“在硬件设备方面,苹果正在研究让用户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方便地开关和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苹果研究方法。”

D.“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

显示答案与解析

1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博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

B.《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有14篇小说,《故乡》《社戏》《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均收录于此。取名《呐喊》,是指作者想要借自己的呐喊来鼓舞当时有思想的进步青年。

C.莫泊桑是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羊脂球》是莫泊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重要小说,他因此而一举成名。

D.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后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故曰颐。所以“期颐”用以称百岁之人。

显示答案与解析

1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闲情,是______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__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显示答案与解析

17、语文实践活动。(6分)

  青春花季,五彩缤纷、朝气蓬勃,梦想与希望齐飞,责任与担当同在。花季雨季的每个人,都应当珍爱青春,健康成长。

  (1)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度过青春。(2分)

  材料一:

  ①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 ——王尔德

  ②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 ——奥斯特洛夫斯基

  材料二:重庆忠县的吴林香六岁时父母离异,自母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小林香成了唯一的劳动力。但是从妈妈病了之后,她便总是用笑容面对妈妈,逗她开心。虽然妈妈最终离开了人世,但她依然微笑着生活。

  材料三:宜宾女孩李秋从4岁开始照顾伤病母亲。为了挣钱补贴家用,从7岁开始,每逢周末,李秋都要去菜地里摘菜装在背篓里,走20多分钟山路背到镇上去卖。她一边要努力学习,一边还要照顾已经半身不遂的母亲。经常已是晚上10点过了,她才真正开始做作业。尽管压力很大,但李秋的学习并没有受到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上的小华因父母出外打工而无人监管,爷爷奶奶只能从生活上对他给予照顾,由此致使他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成绩不够理想。他找到你,向你倾诉他的烦恼。你打算怎样劝

说他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下面划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写两个句子。(2分)

  青春是一首诗,绮美,瑰丽:青春是一阙词,婉转,悠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伫立青春的门口,将一花一草的凝望,化作青春岁月里一针一线的珍藏,将一点一滴的记忆,炫亮一生一世的辉煌。

显示答案与解析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8—19题。(5分)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8、这首诗勾画的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波光粼粼的溪水,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

19、“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

(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段,回答20—21题。(5分)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词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飞行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繁殖时,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落回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任何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烧”,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直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冲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变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21、文中画线句“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

  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

(三)阅读下面的经典短文,回答22—23题。(4分)

仙人掌花(曹乾石)

  ①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②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

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晴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⑨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⑩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⑾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⑿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⒀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⒁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2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⑧段中“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句中“奇迹”一词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13段中的“不甘泯灭的美”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4—28题。(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责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说客。②临:到……跟前。③薪:柴草;桂:桂木。④谒(yè)者:古代掌管进谏的人(国君的近臣,负责传达)。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2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臣之妻臣(  )    (2)时时而进 (  )

(3)闻其说 (  )    (4)谈,辞而行(  )

2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27、从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试分析【甲】【乙】两文中邹忌、苏秦和威王、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1分)

藕与莼菜(叶圣陶)

  ①同朋友喝酒,嚼着薄雪藕,怀念起故乡来了。

  ②若在故乡,每当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上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意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了,才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过路的人便站住了,红衫的小姑娘拣一节,头发银白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③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和腿,便是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④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⑤因为想起藕,又联想起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像这样就地取求很方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⑥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⑦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

  ⑧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⑨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29、第②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回想,从哪三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故乡新秋图?请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第③自然段中,作者构思了邻居送藕给我们吃的情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作者在第⑦自然段中说到:“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是真的“向来不恋故乡”吗?又该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赏析结尾“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与解析

五、写作展示(共50分)

  秋季是个饱满充实有几分迷人浪漫、令人陶醉的季节,有抒不完的情,写不完的美!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值得怀念的往事、难以忘却的身影、记忆犹新的画面,或许是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或许是拼博的汗水,成功的喜悦,自信的笑颜:或许是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反思……

  请以“秋天,多了一份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